省国资委系统先进典型事迹展播 | “国企楷模——我身边的榜样”(十五)
2025.06.26 | 浏览:0
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凝聚奋进力量,河北国资公众号推出“国企楷模——我身边的榜样”专题,旨在通过大力宣传省国资委系统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爱岗敬业等领域表现突出的先进典型,弘扬企业家精神、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积极营造崇尚楷模、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第十五期:河北水发集团
河北省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耿运生荣获“2023年度河北省拔尖人才(专技)”荣誉称号
2024年3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认定2023年度河北省拔尖人才(专技)的通知》,公司总工程师耿运生同志被认定为“2023年度河北省拔尖人才(专技)”。
河北省拔尖人才(专技)作为河北省“燕赵黄金台聚才计划中重要的一项高层次人才评审表彰项目,是省级层面实施的重大人才工程,受表彰者将作为学科领军人才、产业领军人才的储备力量。耿运生同志获“河北省拔尖人才(专技)”称号,对提升公司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水利科技创新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耿运生同志主持或技术负责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和科研项目百余项,代表性工程有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工程、引黄入冀补淀工程、雄安新区起步区防洪工程、茅岭底水库、水系连通和水美乡村建设等工程。解决了大型薄壁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液化地基处理、长距离输水管道工程全生命周期安全诊断与防护、水工建筑物综合消能工布置等难题,成果在工程中成功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先后荣获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全国水利水电优秀工程勘测设计银质奖4项,河北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20余项,全国优秀工程咨询三等奖1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编写水利行业标准2项、地方标准8项、团体标准4项,发表论文20余篇,专著3部。培养工程硕士5名。多次获得省勘测设计协会、省工会授予的荣誉称号。
三十年来,耿运生同志一直奋战在水利生产和科研一线,潜心研究,刻苦攻关,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水利行业享有很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他注重人才培养,为水利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年轻后备人才,为推动水利科技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水脉纵横映初心,危难逆行显赤诚
——记新时代水务守护者孟猛
在地下纵横交错的供水脉络间,有这样一位无畏的守护者,他以钢铁般的意志和磐石般的担当,在水务战线上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长城”,用热血与汗水书写着新时代的水务篇章。
孟猛同志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面对棘手难题,能够凭借坚定政治信仰和敏锐洞察力,带领大家冲破“迷雾”,保障供水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管线安全管理工作中,孟猛肩负重任。他站在标准化企业管理的高度,探索出一套详尽有效的管道保护范围内违规行为处置程序。近年来,170 余处穿跨邻接项目、100 多场专家审查会,在他的统筹调度下,犹如精密运转的齿轮,有条不紊地推进。面对项目众多、情况复杂的局面,他始终坚守运行底线,与政府部门密切协作,以过人的智慧和魄力,为供水工程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2023年7月底,台风“杜苏芮”来袭,海河流域普降暴雨,涿州成为受灾严重地区之一,涿州管理所位于小清河分洪区内,是防汛抗洪重点区域。汛情就是集结号!孟猛闻“汛”而动,带队冒雨驰援涿州所。路上,他积极与水利部门沟通了解雨情、汛情;到达现场后,立即组织人员对关键部位进行加固封堵,并连夜编制应急处置方案。洪峰到来,率先组织职工转移高地,孟猛和仅剩的一名干部通宵战斗,争分夺秒保护设备,并安全供水至下游水厂申请停供的最后一刻。在水深上涨至2.5米,一楼完全淹没,现场通讯时断时续的情况下,驻守至最后时刻。洪水渐退,便又全力以赴投入汛后重建中,仅历时7天时间恢复涿州城区供水。在此次抗洪抢险的斗争中,他没有豪言壮语,甚至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他把所做的事情都看成自己分内的职责,从履职尽责中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力量。
孟猛,这位新时代的水务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到了不平凡,用脚踏实地的行动诠释着水务人的初心与使命,将青春梦想注入水务事业,在燕赵大地供水管线上书写人生答卷。
青春筑防线 担当护安澜
——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规划研究院防汛抗洪突击队
在燕赵大地的防汛抗洪战场上,有一支以青年为骨干的"青年铁军"——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规划研究院防汛抗洪突击队。42名队员是由85后、90后组成的青春力量,他们用技术筑牢安全防线,以担当守护万家灯火。这支屡获殊荣的队伍,先后摘得省国资委、共青团河北省委"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称号,成为防汛一线的硬核担当。
一、用精准预报为生命护航
山洪灾害一直是河北省防汛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我省于2017年探索开展山洪预警工作,成为北方第一、全国第三省份,获时任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肯定。八年来,他们深耕全省69个山洪灾害防治县,构建起覆盖山丘区的精密预警网络。每到汛期,24小时滚动监测、精准研判雨情水情,为群众转移争取黄金时间。预警早一秒,损失少一分,队员们用青春岁月诠释着防患于未然的真谛。
二、洪水面前的"技术尖兵"
当极端天气频发,突击队化身防汛调度的 "最强大脑"。2023年 "杜苏芮" 台风来袭,他们在省水利厅昼夜鏖战,用流域洪水预报、演进模拟等技术,让数千平方公里土地免遭淹没。7月30日21时,雄安新区突发险情!队员们连夜分析数据、推演方案,23时提交初步抢险计划,次日凌晨4时完成系统汇报。6小时生死时速,为一滴洪水不进新区的奇迹奠定技术根基。
守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300公里巡堤路上,他们踏泥涉水、昼夜排查,10余处水毁险情处置方案精准落地,用脚步丈量责任,为京津冀生命线筑牢安全屏障。正如队员们所说:技术是防汛的武器,我们必须磨得更亮、握得更紧。
三、灾后重建的"设计奇迹"
"23・7"洪水退去。突击队闻令而动,在灾后重建中开启加速模式。面对设计周期短、技术复杂难等挑战,他们白天踏勘现场,夜晚熬灯绘图,按时完成设计方案并获批。这是白加黑、5+2的拼搏,更是技术实力的硬核展现。当堤坝重展新颜,河道恢复畅通,他们用行动证明:青春不仅是岁月的印记,更是攻坚克难的勇气。
从预警前沿到抢险一线,从调度会场到重建现场,这支青年铁军始终以人民至上为信念,用技术筑起铜墙铁壁,以奉献诠释使命担当。他们是防汛抗洪的守夜人,是群众安全的守护者,更是新时代水利精神的生动注脚。如今,他们正以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让青春在守护燕赵安澜的征程上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来源:河北国资微信公众号